扬州市委党校
网站域名:dx.yangzhou.gov.cn
更新时间:2019-11-12 22:08:25
以下截图是收录该网站时真实写照,后期该网站发展具有不确定因素,请大家查阅时,谨慎选择、自辩真伪。
网站概况:
中共扬州市委党校、扬州市行政学院是中共扬州市委、扬州市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部门。现校址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扬州市新城西区。中共扬州市委党校建立于1983年,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的“中共扬州地委党校”。原校址位于扬州西郊念四路90号,1993年迁至扬州市文昌西路10号,2008年迁至新城西区七里甸路1号(现校址)。全校占地面积102亩,建筑面积约7.7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4万平米,建有学员宿舍楼、教学学术图书综合楼、办公楼,配有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b级站、远程教学及视频互动系统、联通教室和学员宿舍的校园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学设施,可同时容纳1600多人开会学习、1200人住宿、2000人同时就餐。设施先进、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硬件设施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一流市级党校行列。学校现有在职人员62人,其中教师28名,正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14人,还聘请一批著名专家学者任客座教授。现有经济学、行管法学、哲学社会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5个教研室,行政教辅部门有办公室、教务培训处、科研处、函授处、研究生办、行政处、财务处、工会、图书馆、扬州市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等10个处室。有《理论与实践》、《咨政参考》2份刊物。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 学校牢牢把握“围绕全市发展大局,服务‘三个扬州’建设”主题和“提升软实力,创新创优,作为争先”主线,紧紧围绕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一流市级党校目标,大力弘扬“忠诚敬业、博达笃行、求是创新”校风精神,着力构建“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以人才为核心、以学科为基础、以校风为保障”“五位一体”的工作布局,学校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水平不断跨上新台阶。学校被评为“全国党校系统人口理论教学科研先进单位”、“全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学组织奖”、“全省党校系统优秀科研组织奖”、“全省党校系统行政后勤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园林式单位”、“全省党校系统人口理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教学改革形成鲜明特色。以“专题化”为核心调训干部,组织班次,开展教学,形成了“专题化轮训、专题化组班、专题化教学”的轮训新模式,实现了组织要求、岗位需求和干部个人追求的有机结合。一是实行专题化轮训,在提高干部轮训实效性上求突破。紧扣“推进‘两个率先’,建设‘三个扬州’和世界名城”的总体目标,紧跟市委市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紧贴广大干部的实际需求,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的轮训专题生成机制。科学设置了“转型发展与创新扬州、现代服务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财税与资本运作、城市发展与精致扬州、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社会建设与幸福扬州、法治扬州与社会管理创新、党建科学化”等8个专题培训模块。由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共同制定轮训计划,系统排定三年的专题菜单,由干部自主选择轮训专题和参训时间,滚动安排每年春秋季主体班的轮训专题,确保按专题三年轮训一遍干部。二是实行专题化组班,在提高干部轮训针对性上求创新。打破按干部层级组班的传统做法,按专题组织学员,设置班次。采用公共课的形式,将理论武装、党性修养、道德品质教育贯穿轮训全过程。采用专题课的形式,分类列出64个专业课程,着力提高干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世界名城的素质和能力。构建了学员党校双向评价,正副班主任双人负责,班级学校双重考勤,组织部政治辅导员全程参与的“三双一员”班级管理模式。三是实行专题化教学,在提高干部轮训实践性上求实效。坚持“走出去”,组织全体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进行全员培训;坚持“请进来”,邀请名师大家、部门领导、一线实践者担任兼职教师来校授课;坚持“沉下去”,每年组织一次“扬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县(市、区)调研行”活动,定期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驻点调研。以案例式教学为中心,积极拓展案例式教学的实现形式。请实践者为老师,分析实际问题、传授实践经验;变现场为课堂,在省内外建立了现场教学基地18个;让经验进教材,编写教学案例,构建具有时代特征、扬州特色、党校特点的教学案例库。将学员在校参与课堂发言、学员论坛、分组讨论的情况,以及学习体会和调研成果,以《学习简报》、《调研成果汇编》的形式,报送市领导及有关部门。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江苏省委党校主办的《全国干部教育通讯》、《学习时报》、《江苏党校报》等,分别介绍了扬州党校的经验和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科研工作坚持正确导向。学校坚持科研“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服务,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教师全面成长服务”的“四服务”工作导向,按照科研工作“必须切合形势要求,必须发挥支撑作用,必须坚持需求导向,必须弘扬开创精神,必须倡导合作意识,必须坚守求真品格,必须营造良好氛围”的“七个必须”要求,坚持引导教师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与决策咨询、学术影响与社会效应、追求学术奖项与服务工作大局”“三个关系”,着力构建“科学社会主义与党建”、“政治学与领导学”、“哲学与文化”、“社会学与公共管理”、“法学与行政管理”、“经济学与工商管理”和“市情研究中心”等六大学科体系和一个中心的学科布局,我校科研连续多年在全省党校系统评比中位居前列。行政后勤坚持精细管理。坚持以制度化、社会化、市场化为取向,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模式。坚持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化,实施《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办法》,调动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坚持服务宣传平台信息化,建立学校公共网站、校内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视频点播系统、学术期刊网和扬州市党政干部网上学习城等,有效服务全市干部网络学习和全校教职工的工作学习。坚持物业管理社会化,安全保卫、环境卫生、绿化服务等以服务外包方式委托物业公司管理,校园物业管理优质高效。